2012年月2月,贵州多家媒体披露了一条消息: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远盛公司、山东科大、贵州天人星火科技公司共同完成的“氟硅酸循环法低温分解钾岩石工艺技术研究(年处理1000吨含钾岩石中试)”项目,进行科技成果鉴定认为:“该项目拥有相关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钾肥之母是钾盐。钾盐资源包括可溶性和不溶性两种,前者包括地下固体钾盐、盐湖卤水、海水钾等,钾盐含量高达63%;后者为钾长石等含钾岩石或富钾岩石。可溶性的开发较为容易;不可溶性的开发较难。万山钾长石属于不溶性,平均品位为8.9%,低于全球多数含钾矿物,但相对钾盐资源匮乏的中国,相对其它县市钾长石仅4%左右的品位,却显得奇货可居。
由省科技厅、铜仁行署牵头的“2011中国铜仁不溶性含钾岩石资源研发利用高峰论坛”在此举行。63名专家、企业家和地方官员出席会议,其中专家30人,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华南理工大、山东科大、北京矿业研究总院、中科院地化所和青海所、川大、贵大、武汉工大、广东工大,多为国内研究钾矿的重量级专家。他们就全球和全国钾盐资源开发趋势、万山钾长石研发利用前景,进行深入探讨,10来位专家介绍了研究新成果。
有人认为,贵州大学的硅钙钾肥研究具有代表性,在全国获得多个第一,大田试验水稻增产80%以上、红薯增产1倍,山东富邦肥业用此技术建成5万吨硅钙钾肥生产线。专家认为,加紧国内不溶性含钾岩石研发,贵州及其万山大有可为,万山1990年代展开的烧焙活化和大田试验,已有较好基础,应着力向产业化推进,既可解决我国钾盐需求,还可生产复合肥、氧化铝、电解铝、硅合金等系列产品。
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近期收购加拿大钾肥公司之举,已演化为席卷全球的钾肥战争,各国在农业地缘政治领域的博弈更为激烈。这一信息促人警醒,可见我国应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从粮食安全和打破国际钾肥垄断的战略高度,加速钾盐这一战略物资的开发,对利用不溶性含钾岩石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形成规模生产,建立具有自主调控能力的资源供应体系,在国际市场夺取一定发言权。这对于全球粮价持续高企的当今,对于粮食安全重于一切的中国,其战略紧迫性、重要性更为凸显。
省科技厅一份最新资料表明,远盛拟在中试成功基础上,“建成处理1万吨/年的放大试验,三年完成10万吨含钾岩石处理能力。第三个五年生产硫酸铵钾49万吨、白炭黑29万吨、氢氧化铝12万吨,实现产值33亿元,争创全国百强民营企业。”公司总经理贺勇对记者说:“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我们有信心做好”。米乐m6官网 mile米乐m6米乐m6官网 mile米乐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