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中国版权)官方网站

卫星地图看古代3大水利工程沿用至今精巧的设计不输现代水利—米乐 | M6·中国官方网站
联系电话 0535-8312227
  • 栏目幻灯二
  • 栏目幻灯一
  • 最新公告:
    米乐工程,创未来,服务多元,品质领先。
    热门分类: 第一系列 | 第二系列 | ......>>更多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卫星地图看古代3大水利工程沿用至今精巧的设计不输现代水利添加时间:2024-09-03

      作为世界上洪水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仅1949年建国到2000年间,我国登记在册的洪水灾害共计1092次,严重干旱1056次。

      因此,从两千年前的都江堰,再到现如今南水北调的水利工程,中国治水的历史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中国历史上,5个巧夺天工的水利工程吧!(附高清卫星地图)

      “开源节流”(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减少支出),是古代贤臣的“治国”之策,也是近代老百姓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名言。

      但在面对“治水”这个问题时,古人却信奉“节源开流”(减少洪水来源,疏浚河道)的反向思维。

      而由此建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满足了防洪、灌溉的要求,还达到了现代工业都无法满足的巅峰。

      即便在多年后的今天那里已演变成“天府之国”,但是其险峻的地理位置,依旧掩盖不了它曾经遭受的“苦难”。

      而从青藏高原一路南下的岷江,途经成都平原,整体河床向东南倾斜,且坡度很大,落差一度达到273米。

      岷江的江水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携带着大量的沙石喷涌而下,顷刻间,成都平原便是房屋垮塌,一片汪洋。

      战国时期,战乱频发,再加上人们“不与水争地”的封建思想,不少地区会通过预留洪水泛滥区的方法,来减少水涝灾害对沿河居民的影响。

      而另一边,对天文地理颇有研究的秦昭襄王率先打破规则,实行商鞅变法,并任命郡守李冰率领本土居民,修建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旨在将成都平原变成秦国统一天下的战略后方。

      新疆吐鲁番属于内陆荒漠气候,地势南高北低,一年里,老天爷只给吐鲁番16mm的降水量,而蒸发量却高达3000mm。

      一到漫长的盛夏,50度的气温便可以融化一部分天山的冰雪,经过砾石戈壁层层引导流向盆地,成为地下水。

      而如何利用这些水进行灌灌,便成为了那些望水欲穿的新疆人民,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凡是去过新疆旅游的朋友都会发现,当你乘车穿过吐鲁番盆地时,在那一片片沁人心脾的绿洲周围,是一个个紧密相连的小土堆。

      m6米乐平台 米乐官方网站

      对于生活在那里的居民而言,它不仅是历代吐鲁番人民的骄傲,还是中国古代巧夺天工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的作用,就是把天山脚下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用于盆地周围居民的社会生产。

      然后从有用水需求的村庄反向挖竖井,每个间隔控制在20米至50米之间,以此将各个地方的地下水汇集,增大水势。

      最后,再依势在各个井的底部凿出一条暗渠,沟通各井,从而形成一个地下引水通道。

      但放在两千年以前,吐鲁番人并没有现代挖井的设备,也没有可以用来运输防渗的水管和混凝土。

      它的问世,不仅让地球上荒无人烟的荒漠直接诞生了绿洲文明,而且把这项发明放在现在,完全有资格提名诺贝尔奖。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它们不仅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在道路尚不通畅的古代,还承担起了交通运输的历史重任。

      在此境况下,如何连通三大河流让水运更快捷的问题,成为了历代君王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公元前221年,秦王扫灭六国,习惯了胜利的秦始皇望着地图上岭南这块残缺的疆土,负手站立,陷入了深深的迷思。

      后经前方战报反馈,究其根本,便是因为岭南这片土地山路崎岖,使得后续的军需物资供给不上,无法扩大战果。

      而同为秦始皇嬴政在位时期建造的工程,灵渠和长城一样,从建成之初,便承担着其不可或缺的历史角色。

      据资料显示,灵渠公元前219年开始建造,于公元前219年建成通航,并在2019年,入选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