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南方地区局地强降雨、排内涝压力不减,北方地区也已遭受多场强降雨冲击……防汛形势日趋严峻复杂。7月25 日,习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会议科学研判汛情形势,周密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发出了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救灾这场硬仗的行动号令。
水利部门坚决贯彻习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系统、科学、安全、精准调度水工程,提前预报预警,及时调度指挥,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但也需要看到,目前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还不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精度和预见期尚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依然存在。水旱灾害防御实现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目标,迫切需要“预”字当先、防线外推,加快构建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以工作措施的前瞻性、治理措施的确定性应对洪水灾害的突发性、不确定性。
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必须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坚持系统治理,以流域为单元,准确把握流域特点、洪水特性及风险规律,科学开展流域防洪规划,合理安排洪水,加快实施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建设,构建适应发展、适度超前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以流域防洪整体效益最优为目标,加强水工程联合调度,充分发挥各类工程作用,有效减轻洪涝灾害风险和损失。
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必须加快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加快建设气象卫星、米乐 m6中国官方网站水利测雨雷达和降雨预报模型、产汇流水文模型、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组成的“第一道防线”,实现对“云中雨”监测,延长降雨预见期;加密布设地面雨量监测站,利用产汇流水文模型和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构建“第二道防线”,实现精准监测“落地雨”,并延伸产汇流及洪水演进预报;合理布设河道水文站,利用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构建“第三道防线”,实现对“河中水”测报,并延伸洪水演进传导预报。通过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为洪水灾害防御决策管理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支持。
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必须加快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建立责任落实、决策支持、调度指挥“三位一体”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立足单元最小、全面覆盖、严密有效,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水旱灾害防御各项责任制;立足科学专业、支撑有力、反应迅速,健全专业人才队伍,夯实技术支撑基础,构建“四预”决策支持系统;立足权威统一、运转高效、分级负责,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精准发布预警信息,强化工程联合调度,落实防御决策部署,确保调度指挥指令畅通、执行到位。
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防汛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需要我们挺膺担当、勠力同心,做好当前防汛工作,加快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三大体系”,全面提升能力和水平,护江河安澜,保人民平安。
(作者系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