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中国版权)官方网站

新时代中国的成就系列——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米乐 | M6·中国官方网站
联系电话 0535-8312227
  • 栏目幻灯二
  • 栏目幻灯一
  • 最新公告:
    米乐工程,创未来,服务多元,品质领先。
    热门分类: 第一系列 | 第二系列 | ......>>更多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新时代中国的成就系列——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添加时间:2024-05-1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利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社会各界关注治水、聚力治水、科学治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水利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民生福祉的水利大事要事,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新时代中国的成就系列——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图1)

      “十年来,我国全面解决了17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共解决2.8亿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我国加强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建成7330处大中型灌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37亿亩,在占全国耕地面积54%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建立了完备的供水工程体系。到2021年底,全国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827万处,可服务人口达到9亿人。

      二是坚决打赢了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全面解决了17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许多贫困地区的农牧民群众生活都实现了从水桶到水管的进步。

      三是告别了介水疾病的困扰。妥善解决了975万农村人口饮水型氟超标和120万苦咸水改水问题,广大农民告别了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四是健全了管理责任体系。农村供水全面建立了地方人民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等“三个责任”体系,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也全面定价收费,工程的长效运行体制机制不断得到完善。

    新时代中国的成就系列——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图2)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水利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不懈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我国水土流失持续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趋势。2021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67.42万平方公里,比2011年下降27.49万平方公里,强烈及以上等级占比下降到18.93%,水土保持率达到72.04%。

      十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不断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科学精细调度水利工程,成功战胜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珠江、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严重洪涝灾害。

      这十年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最大、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十年,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年来,我们坚持预防保护控“增量”,依法监督指导50万个生产建设项目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人为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增量”得到有效防控。坚持综合治理减“存量”,围绕重大国家战略,因地制宜建设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万平方公里。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要,将水土流失治理与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产业紧密结合。

    新时代中国的成就系列——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图3)

      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累计供水量达到565亿立方米,惠及1.5亿人。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引江补汉工程和滇中引水、引江济淮、珠三角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引调水工程,以及贵州夹岩、西藏拉洛等大型水库,“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正在加快构建。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2012年的7000亿立方米提高到2021年的8900亿立方米。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流域水生态保护治理。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体系,省市县乡村五级120万名河湖长上岗履职。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总体回升,2021年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深层承压水较2018年平均回升1.89米、4.65米,白洋淀水生态得到恢复,永定河等一大批断流多年河流恢复全线通水,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十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万平方公里,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实现荒山披绿、“火焰山”变“花果山”。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越来越多的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新时代中国的成就系列——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图4)

      一是建成了相对完善的蓄、引、提、输、排工程网络体系。全国现在已建成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7330处。建设和配套改造了一批渠系及配套建筑物、灌排泵站、渡槽、排水沟等一系列骨干工程,仅骨干渠道的长度现在达到了40万公里,40万公里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绕地球10圈,灌区内农田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

      二是促进了农业节水,灌溉用水效率显著提升。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2年的0.516提升到2021年的0.568,我们算了一下账,年节水能力达到480亿立方米,相当于1.3条黄河的年供水量,也相当于10个密云水库的库容。

      三是新增改善了耕地灌溉面积。累计恢复新增灌溉面积达到6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近3亿亩,有效遏制了灌溉面积衰减的局面。米乐中国 m6平台官网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2012年的9.37亿亩增加到现在的10.37亿亩。

      四是提高了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概300亿公斤,大中型灌区农田亩均单产比改造前平均提高了约100公斤,亩均产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到2倍。

      回答:牛郎织女雕塑到底花费多少钱,线多万吗?工程招标过程是否规范,网友质疑的未招标就开工、...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题:读懂中国经济须扔掉“灰色滤镜”新华社记者樊宇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题:唱衰中国,只会在事实面前反复碰壁 新华社记者许苏培樊宇 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1...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创纪录的1891亿美元。今年在全球外...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题:做抗洪救灾重建家园的主人新华社记者王立彬当前,京津冀黑吉等省市广大干部群众...

      中新社杭州9月14日电(钱晨菲)当杭州亚运会遇上“中国风”,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的交织在杭州亚运村里展现得...

      中新社香港9月14日电(记者魏华都)记者14日了解到,第八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香港举行期间,各方签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明确提出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

      中国载人登月任务已启动实施月球熔洞能否被开发成“地下科研基地”?

      中新网上海9月14日电(记者郑莹莹)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经启动实施,探索月球地下世界的“...

      中新社北京9月14日电(记者李纯)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14日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信息并回答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