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来自计算机学院的团队获高教主赛道金奖,项目负责人刘昊臻,指导老师为刘文印、胡静、柯婷、骆文君、朱盈
API(网络应用接口)是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但目前90%的市场份额仍被海外厂商占领。Eolink在行业率先提出API全生命周期治理与DTDD文档测试驱动开发理念,推出全球首个接口全生命周期研发管理平台、国内首个AI赋能的接口测试平台、全球性能最强的接口安全网关平台,为客户提升95%测试效率,提升40%研发效率,节省40%的硬件采购投入。目前已为全球70万+开发者、10万+企业客户管理数亿个API接口,获得红杉、英诺天使、水木清华、挑战者资本、国宏嘉信等知名机构融资。在未来,Eolink将继续用中国人的智慧,打造世界级的产品,用创业者的坚持,成就全球化的品牌!
图 来自机电工程学院的团队获产业命题赛道银奖,项目负责人张浩,指导老师为赵荣丽、刘强、陈新、何萍
团队负责人张浩博士于2022年3月携手师生五代赤诚坚守的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了系列测试装备的研发,结合团队自主研发的电子制造装备打造了一台高效率、易管控、强定制的国产化系统级测试装备,强有力地弥补了国内相关领域产业链缺陷。团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携手国家重点实验室助力中国“芯”智造,做高端装备自主可控的践行者。
图 来自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团队获产业命题赛道银奖,项目负责人潘宏树,指导老师为林嘉祥、陈展标、郭永昌、张建坤、陈颂坚
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致力推动传统水泥混凝土建材行业向低碳转型。在面临水泥生产高碳排放和河砂枯竭的双重挑战下,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牵头提出经济低碳路面混凝土材料研发命题。绿道先锋团队采用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副产品研发无水泥胶凝材料,成功替代水泥,并通过再生优化技术解决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级配问题。同时,引入橡胶改性技术,赋予产品减震降噪的性能,实现了低碳排放、低成本、高性能的综合优势。产品的碳排放降低76%,综合成本下降18%,不仅满足了企业合作伙伴的要求,也在经济和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行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为国家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图 来自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团队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项目负责人张博爱,指导老师为王逸、王焕、谭敬康、张珂、邹晴
“橙丰魄浪”团队致力于为农田土壤修复提供科学解决方案,通过开发“钾-钙-硅”反应体系-低温催化活化技术,利用钾长石和工业废渣生产矿物质土壤调理剂产品,解决我国难溶性钾长石的资源化问题,该产品应用于农田土壤的修复改良,能减少农田钾肥施用,改善土壤矿物结构,解决土壤“亚健康”问题,恢复土壤原生态本质。以廉江红橙种植为示范,利用土壤调剂里在技术端能为果园赋能,为解决农户在果树种植中由于土壤退化导致果树长不好、果不甜等问题;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多资源渠道引流获客,助力农产品销售,在销售端对其赋能。项目为零散农户、农业合作社、企业果园基地提供从土壤调理-规范种植-标准运营的一体化服务,使农产品增产提质,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助力农业乡村振兴。
在学校校赛中,共有5374个项目、19278人次学生参加“高教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比赛,申报产业命题项目342个,参赛项目数和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学校将竞赛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力途径和重要平台,注重对参赛学生创新能力、科研思维、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在整个备赛周期,共开展专题培训5场、集训营3期、全线个项目成功入围国赛摘金夺银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校全力推进“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双创育人理念,不断打造高水平双创人才培育高地和实践平台,营造了浓厚的双创育人氛围。结合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高水平竞赛的参赛备赛,构建了“赛创融合、专创融合、产创融合”的赛事育人体系。站在本科办学65周年的新起点,学校将继续以双创育人作为重要抓手,为服务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据悉,本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会同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天津大学承办,共有来自国内外151个国家和地区5296所学校的421万个项目、1709万人次参赛,其中1260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于12月3日至6日在天津大学参加决赛阶段现场比赛。高教主赛道(大陆)共产生金奖196个,由每组成绩排名第一的金奖项目共计38个项目晋级排位赛。最终国内4支团队、国外2支团队参加冠军争夺赛。米乐 m6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