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许多水利工程不仅充分发挥了预防洪涝灾害、控制水流、调配水源的作用,而且许多水利工程更是造型独特、独具匠心、宏伟壮观,就让小编带您一起看看这些水利工程的独特风采吧!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是指把长江流域水资源自其上游、中游、下游,结合中国疆土地域特点,分东、中、西三线抽调部分送至华北与淮海平原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地区。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4年国家主席视察黄河时提出。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基础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2335米,总投资954.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既可较好地控制黄河洪水,又可利用其淤沙库容拦截泥沙,进行调水调沙运用,减缓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小浪底工程在“八五”期间动工兴建。 小浪底工程1991年9月开始前期工程建设,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截流,2000年元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历时11年,2008年12月,小浪底工程通过竣工技术预验收。2009年 4月7日,小浪底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小浪底工程投运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保障黄河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与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
葛洲坝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三峡末端河段上,距离长江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2.3公里。它是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大流量、径流式水电站。1971年5月开工兴建,1972年12月停工,1974年10月复工,1988年12月全部竣工。坝型为闸坝,最大坝高47米,总库容15.8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其中二江水电站安装2台17万千瓦和5台12.5万千瓦机组;大江水电站安装14台12.5万千瓦机组。年均发电量140亿千瓦时。首台17万千瓦机组于1981年7月30日投入运行。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召开第一次治淮治太工作会议,米乐平台 m6官方平台决定进一步治理太湖,全面实施《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确定的太浦河、望虞河、杭嘉湖南排、环湖大堤等十一项骨干工程建设。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太湖流域已初步形成洪水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和充分利用太湖调蓄,“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和水资源调控工程体系框架。太浦河工程是治太一期骨干工程中直接为解决太湖洪水东出黄浦江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太湖流域“引江济太”等水资源调度向流域下游地区输水的重要骨干河道。
西藏满拉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江孜县龙马乡境内的年楚河上,坝址距下游的日喀则市113公里。该工程以灌溉、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是“一江两河”地区综合开发的骨干工程。挡水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坝长287米,坝高76.3米,坝顶宽10米,有“西藏第一坝”之称,距县城28公里,距日喀则城113公里。
江垭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境内的澧水支流娄水中游,大坝坝址在张家界市慈利县江垭镇上游1.5公里处,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项目。江垭水利枢纽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711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17.41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7.4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发电量7.56亿千瓦时。该工程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肮运、供水、旅游等综合效益。
石龙坝水电站是中国第一座水电站,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郊的螳螂川上,是中国最早兴建的水电站。电站一厂于1910年7月开工,1912年5月28日发电,最初装机容量为480千瓦。2006年05月25日,石龙坝水电站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弹指一挥间,100年过去了,2012年5月28日,这座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的马达依然在轰鸣,已累计发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见证着中国水电百年的历史。
猴子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境内大渡河干流上游,是2003年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批复的《四川省大渡河干流水电规划调整》推荐的3库22级开发方案中的第9个梯级电站,上游为丹巴水电站,下游为长河坝水电站。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73.64亿千瓦时。静态总投资约150亿元,多年平均年发电量73.64亿千瓦时。